蒲草二字,取自聖經故事,裡頭描述到,摩西小時候被拯救的箱子,是由河岸旁的蒲草製成,因此亦有拯救的意涵。 加上「窩」一字,如同我們的孩子會像鳥兒一樣,有天會離開這個陪伴他們走過成長路的小窩。

鳥窩:我們要營造怎樣的環境?
每位來到蒲草窩的孩子,會走來走去、碎碎念、頂撞師長、生氣搥牆,甚至做出自傷或攻擊性行為…,而這一切都反映孩子內在的不安。
我們試著分辨孩子不安行為的背後原因,期待孩子可以在蒲草窩找到安定和歸屬感,成為這裡的一份子,讓孩子相信蒲草窩是他們可以真正安歇的小窩。

雛鳥:為何要做這件事?
有一群難以被理解的孩子,並非天生能力不足,而是他們內在的創傷經驗阻礙了他們一切的發展…,他們可能在夜晚夢見自己被肢解,卻無法清楚描述出過往的受虐過程和經驗,而出現外在衝突行為。
我們深刻明白創傷經驗需要恢復,但卻又是難以發覺和面對……,而我們願意花時間理解他們、陪伴他們等待他們被治癒的那一天。

離巢的鳥:我們未來要做甚麼?
離巢的鳥需要獨自面對覓食的能力,而我們發現這群創傷孩子,往往因著創傷經驗攔阻學習技能。
我們期待找到阻礙孩子弱項發展的真正原因,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,讓孩子發掘自我特質,發展未來各式各樣的能力。

蒲草:我們想嘗試甚麼?
孩子夜晚難以入睡,並非是他不願意遵守規則,而是需要有老師願意理解孩子的難處,再找到方法安撫孩子入睡,而這也考驗著老師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信任度。
我們相信孩子的生命改變會是一段漫長的時光,因此我們願意持之以恆地陪伴孩子跨越生命的挑戰,將痛苦經歷轉化為成長的力量。